教师谈|任思琦:建立师生信任,促进教学相长
时间:2020-05-25 阅读:

教师谈|任思琦:建立师生信任,促进教学相长

信任,维系着社会的共享价值与稳定,而师生之间的信任,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更是为促进教学相长提供了保障。教师首先要信任自己的学生。“罗森塔尔效应”明确地指出当教师对学生抱以积极、殷切的期望并通过自己的态度、行为等将这种期望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往往能够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来达到期望的水平,由此又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循环。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肯定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建立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信任是相互的,当我们去信任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当然也希望学生能够对我们产生足够的信任。但是,想要实现这一点却不是易事。在我看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去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

一、师德是建立学生信任感的前提

教师的任何行为都必须以师德为前提,因此,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也必须建立在师德的基础上。自古以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是师德的重要内涵。教师想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必须先成为什么样的人。“以身作则”四个字不能只留于口头,而要放到教学中、生活中去实践。教学活动的开端就是教师以身作则的开始。所以,从教师翻开教材开始备课的那一刻起,“以身作则”就应当成为教师的座右铭。教师是否在备课时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是否在课后对学生做到耐心的辅导并通过认真批改作业来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这些都是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所以,教师只有将“以身作则”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时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负责可信的形象。

二、沟通是建立学生信任感的助推器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外,也应当在课后与学生保持积极的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因此,教书育人不等同于纯粹的课堂教学,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也能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理想平台。教师如果将课堂与课后完全分割开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下课铃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的结束。相反,教师应当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耐心地答疑解惑,甚至是去积极聆听学生的声音,与他们分享快乐,去分担他们的迷茫与烦恼,在无形之中搭建起师生心灵之间的沟通桥梁。教师因此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高高在上”、只存在于三尺讲台上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形象,而是能够将课上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与课下互敬互助、循循善诱巧妙融合在一起的良师益友。由此可见,与学生在课后的沟通交流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敞开心扉,而是要求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表明沟通的意愿,拉近师生距离,从而进一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促进教学相长。

三、互联网是建立学生信任感的新型途径

当今社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现代师生关系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课堂走向了互联网,从二维发展成三维的立体模式。互联网以及其衍生出的各种社交平台正在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只存在于课堂上、不只是会教书,而是能够通过互联网有选择、有针对地去展现生活中的真实自己,与此同时传递出更多积极向上的能量。由此一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将变得更加立体全面、“有血有肉”:学生能够将原本在课堂教学中单一平面的教师形象进行重塑,根据自己对该教师分享展示的深刻理解去重新定义教师的形象内涵。除此之外,教师也能通过在社交平台分享不同的内容来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通过分享书籍、文字向学生传递终身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通过分享旅行经历向学生传递开拓视野的理念,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根植于学生心中;通过分享各种积极的兴趣爱好与学生产生共鸣。所以,充分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让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更为紧密全面的关系,拉近了师生距离,更为教师提供了一把走向学生内心的大门钥匙。

总之,教师的工作绝不是仅仅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要担得起“教师”二字还需要老师苦下功夫、认真钻研一切可以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方式。而建立学生信任感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虽然学生信任感的建立是一个长久且艰难的过程,但是当教师给“学生信任感”以足够的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身体力行培养学生信任感的方法时,就一定能在教学中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条:海外疫情信息汇总(截止到5月25日12点)

下一条:教师谈|郑雨洁:承认自己的平凡,是一件好事

关闭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港路399号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东区)102-105办公室
电话:(+86)(028)83291330
版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